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关人。
君子之去,亦如其来。小人之来,亦如其云。既有恩情,且无怨怒。既有僧嫌,且无思慕。
如流岁月几沾襟,侍立霜严剧苦心。说与刘璋无怨怒,有人驱虎入山林。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维此十月,岁聿云暮。惟月之良,是谓盈数。阴极于坎,阳比于子。阴阳消长,否泰攸寓。
未登春风堂,尝读春风诗。春风不易得,令人每怀思。一堂谁独无,所至皆有之。奈何堂中人,此意多背驰。
我生走四方,足迹亦几遍。初未识江行,每起浮家羡。一从登此舟,举室尽欣忭。既得舍车徒,且免入邮传。
掷梭两手倦,踏籋双足趼。三日不住织,一疋纔可剪。织处畏风日,剪时谨刀尺。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
日出东南隅,照我西北楼。罗敷贵家子,足不逾门枢。性颇喜蚕作,采桑南陌头。上枝结笼系,下枝挂笼钩。
曲池波暖蕙风轻,头白鸳鸯占绿萍。才断歌云成梦雨,斗回笑电作嗔霆。湘兰自古传幽怨,秦凤何年入杳冥。不待萱苏蠲薄怒,閒阶斗雀有遗翎。
下泽潢潦集,幽林光景迟。羁禽有哀响,槁叶无丰姿。粱稊不同亩,世事久当遗。便欲驾扁舟,泛彼湖上漪。
六月不雨旸乌骄,飞蝗更剪深田苗。农夫抱衾覆一亩,背裂口焦如火烧。农夫农夫莫怨怒,更有无田可耕处。昨日长淮禾稻区,白骨成堆今莫数。金缯百万去安边,城壁不修唯坏垣。人言犬羊盟誓坚,我愿夏日长如年。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