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晋文公因故流亡他国,得以回国后,就赏赐先前跟著逃亡的人,但却漏赏了介之推。介之推便以蛇暗喻,陈己之怨。见《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后用以比喻赏赐不及而怨叹。
《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论曰》:「而苏君恩不及嗣,恭亦终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以为叹息。」
【龙字的详细解释】: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蛇字的详细解释】:[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之字的详细解释】: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章字的详细解释】: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