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 dǐbào
[court bulletin] 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末开始发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称“京报”
始于汉代,各郡国驻京邸官员,传抄京都诏令、奏章、宫廷及政治新闻于诸侯的文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报纸。后世因称朝廷官报为「邸报」。
宋.苏轼〈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也称为「邸钞」。
【邸字的详细解释】:1.高级官员居住的处所:官邸。府邸。2.旧指旅馆:旅邸。
【报字的详细解释】: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那栋有34个房间的摄政时期的白色官邸报价为,750万英镑。
他关于邸报“唐时已有”的论断,迄今仍是支撑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
另外,邸报与宋代小报相比较而言,二者的传播内容和读者对象、新闻时效性大多相同,但在性质上小报属于民间报纸。
那栋有34个房间的摄政时期的白色官邸报价为1,750万英镑。
邸报乃首都朝内的政情大汇总,记载皇帝旨谕和朝臣奏议;塘报内容多为地方军政大事要闻辑录,一般通过官方驿递系统在京城衙门府署送递并发至四方官署。
李三思捧着邸报呆住,心中既惊诧又错谔:“左边额角长红斑,身段厉害,神出鬼没,死者全身无创,这***不就是当初在“醉月居”。
八月十三,收到京城所来邸报,秦楠细看了,淡淡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这些加急快马分别发往各地,传递太子已薨的邸报。
看来孙浩楠听说师父被天鹫山抓去的消息可能就来自尚宝街,或者是天鹫山给他师父也寄了邸报。
沈容用力撑了把身子,勉强的站起身来,囫囵的套着一件鸭青色梅花印花对襟褙子,手里拿着日前的邸报,手指微微发颤,面上已然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