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帖 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試帖的读音 試帖的意思
拼音读音:shì tiě]
汉字注音:ㄕˋ ㄊㄧㄝˇ
简繁字形:试帖
基本解释
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即试帖诗。
辞典解释
试帖 shì tiě ㄕˋ ㄊㄧㄝˇ
科举时代考试时所作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其诗或五言、七言,或八韵、六韵,在诗中自成一体,称为「试帖」。
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
《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试帖
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試帖”的单字解释
【試字的详细解释】:同“试”。
【帖字的详细解释】:[tiē]1.服从;顺从:服帖。2.妥当;稳当:妥帖。3.姓。[tiě]1.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帖。2.旧时写着生辰八字等的纸片:庚帖。换帖。3.(帖儿)写着字的小纸片:字帖儿(便条)。4.量词:一帖药。[tiè]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样本:碑帖。习字帖。画帖。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