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笔 董狐笔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晋国的国君晋灵公刚即位,由于年龄太小,不能料理朝政,于是让赵盾、士会和荀林父三人辅佐。
董狐筆的读音 董狐筆的意思
拼音读音:dǒng hú bǐ]
汉字注音:ㄉㄨㄥˇ ㄏㄨˊ ㄅㄧˇ
简繁字形:董狐笔
基本解释
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事。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
辞典解释
董狐笔 dǒng hú bǐ ㄉㄨㄥˇ ㄏㄨˊ ㄅㄧˇ
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不畏强权,直笔记载史事,孔子誉为「古之良史」。见《左传.宣公二年》。后世因称直笔记事,无所畏惧为「董狐笔」。
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董狐笔
董狐笔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晋国的国君晋灵公刚即位,由于年龄太小,不能料理朝政,于是让赵盾、士会和荀林父三人辅佐。
“董狐筆”的单字解释
【董字的详细解释】:1.监督管理:董督。董事。2.董事:商董。校董。
【狐字的详细解释】: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筆字的详细解释】: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