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差 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始于雍正三年(1725)。嘉庆五年(1800) 令满、汉二品以下进士出身之侍郎、内阁学士、三品京堂,及未经考试试差之四、五品京堂,俱赴上书房考试,不愿考者听便。钦命论、诗题各一, 谓之大考差。此后循例行之。参见“考差”。
考差的读音 考差的意思
拼音读音:kǎo chāi]
汉字注音:ㄎㄠˇ ㄔㄞ
简繁字形:
辞典解释
考差 kǎo chāi ㄎㄠˇ ㄔㄞ
清代时经考试而分派至各省担任学政或主考官的制度。
考差
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始于雍正三年(1725)。嘉庆五年(1800) 令满、汉二品以下进士出身之侍郎、内阁学士、三品京堂,及未经考试试差之四、五品京堂,俱赴上书房考试,不愿考者听便。钦命论、诗题各一, 谓之大考差。此后循例行之。参见“考差”。
“考差”的单字解释
【考字的详细解释】:1.测验;考试:高考。大考。2.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一下子被考住了。3.检查:考勤。4.研究:考古。5.指死去的父亲:先考。
【差字的详细解释】:[chā]1.义同“差”(chà):差别。差异。2.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2中,2是差。也叫差数。3.稍微;较;尚:差可。天气差暖。[chà]1.不相同;不相合:差得远。2.错误:说差了。3.缺少;欠:差点儿。还差一个人。4.不好;不够标准:质量差。[chāi]1.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兼差。出差。2.旧时指被派遣的人;差役:听差。解(jiè)差。[chài]同“瘥”。[cī]见〖参差〗(cēnc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