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Lǐjì
[Li Ji(Book of Rites)]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书名。汉戴圣所辑,四十九篇。为十三经之一,大抵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元陈澔集说、清孙希旦集解等。
也称为「小戴礼记」。
【礼字的详细解释】: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记字的详细解释】: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性。记得。记不清。好好记住。2.记录;记载;登记:记事。记账。摘记。记一大功。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记。笔记。游记。《岳阳楼记》。4.(记儿)标志;符号:标记。钤记。暗记儿。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记耳光。一记劲射,球应声入网。7.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民谚
医生三世,不服其药礼记。民谚
云舒千鹤,海纳百川;文明中华,地阔天宽;国学礼记,世代流传;江山文章,皆成锦绣;再聚兰亭,曲水流觞;以诗咏志,意气慨慷;修身律己,臻于至善。
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大戴礼记。民谚
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
师事沛国刘瓛,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
以为土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见《礼记》),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
《礼记·学记》还有“大信不约”的话,说的是真正伟大的诚信,不一定靠种种契约,真正的大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我朝两位大家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礼记》中,把结婚看作“万伦之始”,是“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