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 fénshū
[book burning]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的著作或图片,或由有这种思想或行动的人所著的作品
烧毁书籍。
《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英语 to burn the books (one of the crimes of the first Emperor in 212 BC)
德语 Bücherverbrennung (S)
法语 détruire les livres par le feu (l'un des crimes du premier Empereur en 212 avant J.C.)
【焚字的详细解释】: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書字的详细解释】:1.“书”的繁体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