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n

泼寒胡戏 泼寒胡戏是源出于大秦国(东罗马帝国)的习俗,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又传到内地。这种活动类似于至今仍流行于傣族地区的泼水节。不过“泼寒胡戏”是在十一月的寒冬季节进行。


泼寒胡戏的读音 泼寒胡戏的意思


拼音读音:pō hán hú xì]
汉字注音:ㄆㄛ ㄏㄢˊ ㄏㄨˊ ㄒㄧˋ
简繁字形:潑寒胡戲

基本解释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

泼寒胡戏

泼寒胡戏是源出于大秦国(东罗马帝国)的习俗,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又传到内地。这种活动类似于至今仍流行于傣族地区的泼水节。不过“泼寒胡戏”是在十一月的寒冬季节进行。


“泼寒胡戏”的单字解释

泼字的详细解释】:1.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向外洒,使散开:扫地时,泼一点水,免得尘土飞扬。2.蛮横不讲理:撒泼。3.有魄力;有生气;有活力:他做事很泼。大伙儿干得真泼。

寒字的详细解释】: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胡字的详细解释】: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戏字的详细解释】:[xì]1.玩耍;游戏:儿戏。嬉戏。2.开玩笑;嘲弄:戏弄。戏言。3.戏剧,也指杂技:京戏。马戏。一出戏。这场戏演得很精彩。4.姓。[hū]见〖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