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书 wěishū
(1)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不可靠的书
(2) [false document]∶伪造文书
(3) [fake document]∶指伪造的文书
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
汉.王充《论衡.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
伪造文书。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
【伪字的详细解释】:1.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伪装。伪造。作伪。伪钞。去伪存真。2.不合法的;窃取政权、不为人民所拥护的:伪政权。伪军。伪组织。
【书字的详细解释】: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伪书”的泛滥必然会波及图书馆,影响图书馆的藏书建设。
在我看来,我认为,好吧,如果你想冒保罗之名写一封伪书信,怎样才能让人相信它是真的?
盗版书、“伪书”和“误导书”的泛滥,对读者的心灵造成了极大毒害。
但由于一直被视作伪书,该书在文学史上的价值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文章介绍伪书产生的两个原因,并对辨伪和正确看待伪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曾经迷惑利比亚人民的伪书,”世界大同理论“也一样远去了。
更为重要的是,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这句话,也确实可以看作是周公思想的核心,真是一部几近完美的伪书,想不服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