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蛇 dān shé 丹蛇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丹蛇逾百丈,玄蜂盈十围。”《云笈七签》卷五五:“丹蛇者,日之精也。” 明 何景明 《忧旱赋》:“诧丹蛇之十围兮,恐文蜮之射人。”
丹蛇的读音 丹蛇的意思
拼音读音:dān shé]
汉字注音:ㄉㄢ ㄕㄜˊ
简繁字形:
基本解释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丹蛇
dān shé ㄉㄢ ㄕㄜˊ 丹蛇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丹蛇逾百丈,玄蜂盈十围。”《云笈七签》卷五五:“丹蛇者,日之精也。” 明 何景明 《忧旱赋》:“诧丹蛇之十围兮,恐文蜮之射人。”
“丹蛇”的单字解释
【丹字的详细解释】:1.红色:丹砂(朱砂)︱丹桂。2.中成药剂型之一。多由数种矿物类药物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也有用一般混合方法制成的。常用以配制丸、散或锭等制剂:补心丹。
【蛇字的详细解释】:[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