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钱 也叫“上林三官钱”,是汉代五铢钱中的一类。汉武帝时发行的通行全国的货币。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改由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铸造五铢钱,故亦称“上林三官钱”。
三官錢的读音 三官錢的意思
拼音读音:sān guān qián]
汉字注音:ㄙㄢ ㄍㄨㄢ ㄑㄧㄢˊ
简繁字形:三官钱
基本解释
汉代上林苑三官所铸的钱币。
三官钱
也叫“上林三官钱”,是汉代五铢钱中的一类。汉武帝时发行的通行全国的货币。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改由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铸造五铢钱,故亦称“上林三官钱”。
“三官錢”的单字解释
【三字的详细解释】: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官字的详细解释】: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錢字的详细解释】: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