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吴王洲上百花开,花下人人劝酒杯。醉卧春江三百里,不知月过海门来。
夜泊浔阳江上沙,扁舟何处载琵琶。西风不管水流去,依旧满汀开荻花。
最忆顾家池水湄,千株苔石坐题诗。如今又是三年别,白发萧萧只怕垂。
不见秋娘今几年,水光山色自悠然。月明楼上天如水,犹忆《梁州》第四弦。
门外桃花落渐多,一双新燕又来过。寄语城东王贡士,今年春酒味如何?
木落淮南秋色空,闲登高阁送归鸿。白头老妇痴儿女,尽在萧条望眼中。
东望沧溟涕泗垂,闺中少妇亦沾衣。他时若有相思字,只寄春江燕子归。
郑老形容今已衰,江头相见涕涟洏。自说琴书零落尽,独余吹笛似桓伊。
千里长江雨乍晴,江头灯火夜深明。为报高楼莫吹笛,故园东望不胜情。
贺老秋来忆鉴湖,荷花杨柳正扶疏。西过钱塘见王宰,东门今少种瓜图。
东来山郭晚秋时,白酒黄柑兴不衰。欲倩山阴王逸少,为书风雨渡江诗。
纵道今年杼轴贫,乃翁才力不超群。明朝若卖《长门赋》,还尔黄金一百斤。
只今何处无黄菊,醉着茅茨有几人?贤妇稍能知此意,杀鸡为黍莫辞贫
遮莫邻家酒已无,教儿更往远村沽。老夫强健如平日,醉过三更不要扶。
漳河女子荐良童,名在先朝乐部中。记得教坊新队子,江南江北舞春风。
王郎五月赴盐亭,十丈官船酒满瓶。稍待凉风吹木叶,老夫东下看沧溟。
荒陂渺渺接连筒,葱叶青青芥叶红。不道虞卿著书手,白头衣食野人同。
故人别我山东去,千里长淮复大河。此日题诗付儿子,白头清泪不胜多。
道士门前春日温,千重碧草睡鹅群。山风忽送桃花雨,湿遍床头白练裙。
不见瓢斋心自苦,金陵又复上金华。茫茫春草兼春水,肠断东风日易斜。
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近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
南湖沈叟爱吟诗,诗似当年杜牧之。一日干戈不相见,令人双鬓欲成丝。
我忆南湖春酒香,百钱亦可解愁肠。湖头白藕犹堪爱,正似佳人玉臂长。
芙蓉花开满高岸,还如杜老蜀江边。田夫野客频来看,白酒黄鸡不用钱。
湘南估客发西津,东入姑苏花正春。独有相思数行字,欲从江海问情人。
一春不见严夫子,底事城中不肯还?门外白鸥三万个,几时相对绿波间?
门外群鸥我所知,终朝相见不相离。借尔桥东杨柳岸,明年春日更添儿。
我爱襄阳老郑虔,高楼吹笛动秋烟。他时若有平安信,即寄江东估客船。
郑老曾为前代官,江湖相见独饥寒。不道夜深霜露重,犹将玉笛倚阑干。
沧洲荷屋晚秋时,橘柚青黄满户垂。安得扁舟趁潮去,醉看江雨散轻丝。
瓜洲人家灯火微,瓜洲波上行人希敲门买得双清酒,船在西陵逆浪归。
千山风雪正霏霏,君去金陵几日归。凤凰台上还吹笛,东望沧溟泪满衣。
萧萧风雨满关河,酒尽西楼听雁过。莫怪行人白头尽,异乡秋色不胜多。
马家宅畔无乔木,徐氏门前芳草多。留得白头渔父在,年年长笛送沧波。
最忆东家《水调》声,花前檀板杂流莺。此时我醉君犹醒,舞到梧桐白露生。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方壶少小学为仙,笔底三山岂偶然。见说麻姑头总白,不知何用得长年。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