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贡赋通重译,耕桑被九垓。欻惊氛膋满,不谓岁时催。丞相兴师出,纶音降使开。紫泥封五采,黄道绕三台。
天水王孙重毫素,爱写蟠根万年树。上有徂徕五色云,下有中山双白兔。清阴散作秋满林,咫尺高堂起烟雾。丹桂吹香野菊黄,玉叶金枝乱无数。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偓佺采药父,松实欲遗尧。物微不足道,其意亦诚劳。与君结明信,山岳记久要。逆耳非谀言,一旦弃下交。本图朝阳鸣,何意比鸱鸮。薄终古有明,君子永攸操。日昃悔冥途,何不作晨朝。¤
伟哉此阳山,有石俟歌诵。形将冰块截,势与莲花共。仰观一何高,登涉不可鞚。鸟飞必徊翔,云出自腾滃。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黄大痴,滑稽玩世人不知。疑似阿母傍,再谪偷桃儿。平生好饮复好画,醉后洒墨秋淋漓。尝为弟子李少翁,貌得华山绝顶之天池。
卷中谁貌蓝关雪,瘦马凌兢寒切骨。阿湘远来候马前,低首擎拳赤脚热。拥鞍相向殊惨情,神气宛宛人欲生。瘴江嘱语亦切至,掩吻哀哦如有声。笔痕入素淡而媚,顾陆之间见能事。前人遗迹不易题,安得起公为画记。
诗题画里记相寻,白发萧萧别意深。惆怅十年遗墨在,秋风暮雨故人心。
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频询故迹情难减,为记遗文事转多。枯柳覆村疏有路,寒云隔水去无波。溅溅俱是千秋恨,铜雀风流可奈何。
山窗曾记酒樽同,醉量豪于渴饮虹。江海遗愁空惜别,文章小技倦加工。云低雁宕家何在,花暗天台路不通。同是漂零归未得,又惊春尽馆娃宫。
舆绋暗风沙,丹旌映晚霞。吏人营殡殓,童仆着衰麻。袭荫无遗嗣,招魂有外家。重来恐迷处,记取路三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