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鸾啼似作留春语。花飞斗学回风舞。红日又平西。画帘遮燕泥。烟光还自老。绿镜人空好。香在去年衣。鱼笺音信稀。
宿雨收尘,朝霞破暝。风光暗许花期定。玉人呵手试妆时,粉香帘幕阴阴静。斜雁朱弦,孤鸾绿镜。伤春误了寻芳兴。去年今日杏墙西,啼莺唤得闲愁醒。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右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幽香闲艳露华浓。晚妆慵。略匀红。春困厌厌,常爱鬓云松。
上助清欢。女伴相将,调笑入队。春楼有女字罗敷。二十未满十五余。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奉劳歌伴,再和前声。商调十二首之四
画船稳泛春波渺。夕雨寒声小。紫烟深处数峰横。惊起一滩鸥鹭、照川明。西楼今夜归期误。恨入栏干暮。可堪春事满春怀。不似珠帘新燕、早归来。
月痕依约到西厢。曾羡花枝拂短墙。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
高楼帘卷秋风里,目送斜阳。衾枕遗香。今夜还如昨夜长。玉人望月销凝处,应在西厢。关掩兰堂。惟有纱灯伴绣床。
西郭园林,远尘烦,门临绿杨堤路。画□簟长,水馆帘空,竟日素襟销暑。小湾红芰清香里,深隐映、风标鸳鸯。指□□,相将故故,背人飞去。
鹦鹉惊人促下帘。碧纱如雾隔香奁。雪儿窥镜晚蛾纤。乌鹊桥边河络角,鸳鸯楼外月西南。门前嘶马弄金衔。
双凤箫声隔彩霞。朱门深闭七香车。何处探春寻旧约,谢娘家。旖旎细风飘水麝,玲珑残雪浸山茶。饮罢西厢帘影外,玉蟾斜。
东君密意在花心。飞雪戏床林。多情定怪春来晚,故穿花、千点深深。烟柳上轻,风丝漫袅,楼阁晚还阴。
归路苦无多,正值早秋时节。应是画帘灵鹊,把归期先说。就中风送马蹄轻,人意渐欢悦。此夜醉眠无梦,任西楼斜月。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