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西山好,西山好,天开画阁胜蓬岛。千峰尽头地脉舒,万顷如掌湖光抱。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一年两蹈西山路,西山笑人应鲜语。胸中百解朱墨尘,两卷珠帘无半句。殷懃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
槛外春江如醱醅,槛前松株逐番栽。西门巡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惟余荒磎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洼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
西山一何高,有怀在泉石。荡舟渡西泠,秋水今几尺。渚花泊双桡,岸草纳双屐。凉风树上至,林影下衣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去去寻师莫远寻,蓬莱何处海深深。山房幸有栖身地,且读西山夜气箴。
千里到齐安,三夜语不足。劝我勿重陈,起游西山麓。西山隔江水,轻舟乱凫鹜。连峰多回溪,盛夏富草木。
命驾晓行游,游彼西山里。西山信多奇,况复偕知己。是时霖雨歇,群峰净如洗。众芳已销落,余春栖百卉。
符公寄郡理,犀刃不可触。白书庭无讼,一切就整萧。秋风九月凉,闲暇顾僚属。谓兹落帽会,千载有贤躅。
蚃蚃分阴阳,乾清已高发。顺哉地漫衍,乃复有凌越。于地起峰峦,如人有筋骨。敷与意何休,敦圉势不杌。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
冬温气苦盭,玄冥未书勋。薄雪殿余腊,一夜收楚氛。欢欣想农圃,润泽到蒿芹。我亦破晓出,唤客来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