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呼嗟乎丕,摧干弱支。予读此诗,何异乎煮豆而燃萁。吊古以诗,观帖以奇。瑶钿银泥,以侈厥题。
野烧之观,予尝以为叹。此诗之存,予又以为欣。一鉴远耳,而戚休之以身,天乎非人。
义献之迹,临者米也。遡观欣书,乃二体也。随珠卞璧,萃此纸也。以鉴得之,亦可纪也。
熠煜客星,颙逵之伍乎。轩冕相禅,泉石之妩乎。美疢恶石,天所痼乎。情之所钟,同此趣乎。排九阊之云,巫咸之诉乎。后千年有人,垤泽之呼乎。
金陵之赏心,天下之奇观,真足以当南宫之诗翰。予之持节登览大一旦,而得此诗八年之泮奂。吁嗟公兮,岂料百年而售此诗于三万兮。
壶领九华,营是一枝,何异乎持琬琰以易羊皮。砚之不存,而宝此诗,抑类乎舍鱼兔而守筌蹄。不我后先,得于斯是,几席江山,庶几见之。
四期之不到,雪与日杲。停舟不棹,无嫌乎冲冒。出此诗画,摹写天巧。观之壮,思之老,诗乎可考。
汉有德公天下士,皇佑相国实其裔。虽云出处有同异,今古庞宗开显晦。我观清我励百世,未若太平以身致。鹿门遗墨不可觊,聊宝此书贵行志。
玉徽十三,维以寓声。支郎何心,写脂粉情。汉冢春青,塞霜晓白。千年之悲,表此遗墨。
其作字得东坡之骨,而加以平实。得山谷之体,而去其越轶。其应世接物得马少游之善,而持以插诎。故先生者施之长,居士者待其俦匹,
有文事,有武备,公之笔札蔚然可占也。兵凶器,战危事,公之此事非直一谦也。
公于国史,以好砚称。石焉取斯,盖协其能。遒媚之观,在此尺纸。善工利器,予鉴如此。
以文致身,以恭奉上。锱铢笔态,矩矱心匠。论其钩格则得纡余曲致之体,考其纵逸则妙雍容不迫之状。俨佩玉之度,肇官仪之创。百辟班见,大廷宏敞。方觚颖之发挥,盖已具此气象。日谁之书,元丰首相。
所书如此,而事如彼。既悦我目,亦冷我齿。我录此事,与郗超比。名焉不刊,帖亦奚毁。
书名之行,始地陈夷。归而范模,则有余师。中兴几人,存此绝技。太平之风,尚想渐被。
晋有逸民,乐天不忧。唐有遗臣,嗜古好修。或夷惠之拟伦,或斯冰之与俦。炯松姿而筠操,又铁画而银钩。集二妙之全美,接千载这风流。载酒拂石,寻壑经丘。吾将抱此而为栗里之游。
唐摹之传取奇古,仿佛硬黄疑此楮。我从眼力别瑶{斌去文加王},安得庸奴字如许。
公在嘉佑,辅政受遗如毕公高,勋烈堂堂,奉同而隮也。公在治平,清净画一如曹相国,德心休休,比规之随也。
以公姓之麟定,执登坛这牛耳。即信厚以为俊奇,盖一家之自为体。以道对时,居夷何愧。此鉴堂之所以处己,而予察之于此。
劲而柔,端而遒。奔八骥,回九牛。功玉铉,名金瓯。藏此书,识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