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
久客倦城市,薄言归田庐。秣马待日斂,颠风忽来俱。横策径成去,扑扑埃满须。晴雷隐虚空,数雨如投珠。
昔在童蒙岁,学礼暨诗书。肃肃秉庭训,罔敢甯斯须。积习将一纪,心目多勤劬。本此修拙辞,阶之登仕途。
城阙厌纷华,山泉乐清适。瞥然浮杯归,远思浩无极。珍篇蔼画凭,净义留泰译。平生雾霞衣,倏变兰蒲色。
梅绕蓬居不计数,水仙数畹鬭芳腴。竺卿白业二香妙,世界红尘一点无。可比远公莲社胜,应嗟陶令菊园芜。炉薰清鼻茗浇舌,月浸松窗对结趺。
北岫巉巉敞佛居,诗翁安隐类逃虚。平生节行清无玷,到老精神健有余。门俯清江轩挂月,昼吟佳景夜观书。黄山俗客嗟官缚,不得梯云款净卢。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遂留结庵。
钝根无慧无偈,信必有梵志诗。黄吻少年忘语,庞眉尊者不知。
舍俗依空事梵王,韶颜寂寂度年芳。门前草色迷行径,院里花阴接步廊。弓样展来靴尚窄,黛痕剃出顶应凉。当时若使窥鸾镜,一步何因出洞房。
满院静沉沉,微闻有梵音。不来陪客语,应恐坏禅心。母处归全少,师边悟已深。戒衣皆自衲,因讲始停针。
薪火灭双林,谁传七佛心。译筵香篆绝,经叶蠹鱼侵。猊座云雷歇,龙宫岁月深。青莲流半偈,白马度千岑。
渔师竟日渔,水族作斤卖。小捐使鬼兄,大载获鳞介。鲲鲸未易罗,所得亦殊态。青蛙尽公私,朱鲔兼小大。
梵刹当年聚众僧,丛林深处著禅扃。金沙布地阶无土,玉轴堆函藏有经。云树千寻张翠盖,烟萝一片殿青屏。星移物换今寥落,古寺犹存柏子庭。
卜居就穷崖,几席净如氾。三池更幽绝,澄澈皆可鉴。深处有蟠蛟,游子不敢瞰。独向月明时,临流学清梵。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罗浮峰对海坛峰,只隔长江半里风。君向西方了生死,我於易象悟穷通。数声清梵空林下,一幅渔罾落照中。各各闭门无俯仰,不相同处偶相同。
竹暗僧窥户,莎寒鹤上厅。壁悬陈处士,屏帖少微星。垒甓为蔬圃,埋盆学蓼汀。自知痴得计,常用醉为醒。
何人见植初,老对梵王居。山鬼暗栖托,樵夫难破除。声高秋汉迥,影倒月潭虚。尽日无僧绕,清风长有余。
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相想澄国土,知觉乃众生。
伊昔边烽备不虞,太平移作梵王居。而今江表全无事,借我三椽更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