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雄雄天之中,峻极闻维嵩。作镇盛标格,出云为雨风。瑞时物不疠,顺泽年多丰。加高冠四方,视秩居三公。
紫垣佳客有灵踪,独木为桥处处同。一自浑家参太极,更谁连步上青空。槛前怪木冬长碧,岩下灵光夜久红。真泽不随时世斩,出尘人世入神功。
峭壁侵霄极,灵踪不厌寻。闲思曾有梦,归隐岂无心。绝壁烟霞丽,幽岩洞穴深。那堪思慧理,残日白猿吟。
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劄。归来举似春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
久闻韶鸭有灵踪,首尾俱轻快御风。公独惠然持见赠,应知野性与余同。
佛子飞帆过海来,好携瓶锡上天台。国师尚有灵踪在,宝塔巍然正面开。
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无象无形潜造化,有门有户在乾坤。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aa1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千寻万仞峰,灵宝号何从。盛立同吾道,贪程阻圣踪。岭奇应有药,壁峭尽无松。那得休于是,蹉跎亦卧龙。
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寻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
湖山天下之绝境,群山绕湖千百重。碧笋四插明镜外,此阁正落明镜中。绿波一穗扫沙尾,拥门尽是红芙蓉。清香断处接苍霭,绿萝攀树登高峰。
一个主人翁。住在灵宫。无形无影亦无踪。铁眼铜睛观不见,体似虚空。出入不通风。天地难笼。被吾擒在药炉中。运起周天三昧火,锻炼真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故于世无传焉。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琼葩洒巾舄,石de清心胸。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石井灵踪信不凡,一泓岩下碧深潭。谁磨皎洁青铜镜,更琢玲珑碧玉龛。濯去衣巾无限垢,漱来齿颊有余甘。悬知坎谷非佳井,寄语诗人莫恨谈。
玉踠神跑井,崇祠汉伏波。海涛如许近,地脉不同科。德泽甘泉美,人资惠利多。灵踪传万古,苍石有谁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