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寮额高悬太守书,方盘炯炯连三珠。唐贤正笔久寥落,忽此相遇南海隅。是寮今虽茅草新,元是东邻寒士居。士贫更在玉川上,三间破尽四壁无。
吾友守道气刚劲,丑邪扶直出天性。意高身贱无所发,胸中事事先后併。襄尝畏其大勇果,愿以中直为得正。忽闻鲁士李山英,移书告之要力行。
道人压尘纷,万乘挽不住。愧我未得归,见之愈增慕。奎画俨若新,真容宛如故。旧隐虽寂寥,山灵尚可护。
高林杲杲日欲出,却视诸山云自入。道人导我启圆龛,五百金仙争突兀。耀州烧瓷朴不巧,狮子座中莲叶绕。乱余得此镇山灵,莫恨当时赐田少。世人变灭随空云,至人来往繇念根。长眉下生会有辰,摩挱笑视默与论。
安期生,世知其为仙者也,然太史公曰:蒯通善齐人安期生,生尝以策干项羽,羽不能用,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予每读此,未尝不废书而叹,嗟乎,仙者非斯人而谁为之。故意战国之士,如鲁连、虞卿,皆得道者欤?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隐退云公高。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余伊皋。
后人得道何穷数,万别千差同此路。成人者少败人多,达理契经无作做。
作邑君真伯厚,去官我岂曼容。一廛愿托仁政,六字难赓变风。五噫已出东洛,三复愿比南容。学道未従潘盎,(南海谓狂为盎,潘近世得道者也。
人事苦好乖,咫尺当语离。及乎中年后,畏与亲友辞。陶谢得道者,其言且如斯。况我乃畴人,呜呼得无悲。
此君之清閟,昌黎所憩,何啻得其细。三凤之呈瑞,非实不饵,亦姑即其意。
相逢首人漆双瞳,衣衫零落迎秋风。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正音却作画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
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
仙翁炼丹去,流水作丹色。萦盘出九锁,川后不敢惜。岂无得道者,一饮凌八极。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
有客平生爱白云,无端年老尚红尘。祇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
雨气凉侵殿,河流渗入池。黄粱沦鱼子,白酒泻鹅儿。风细初生袖,尘清免汗眉。郊行不易得,拂壁看题诗。
释子修行与众殊,铜臺连接起精庐。群公共结二林社,万乘曾回六尺舆。衣惹天香亲御座,阁成云構倚晴虚。浮生自恨犹贪禄,未得同翻贝叶书。
苍璧方渐白鹿皮,琼瑶更似木瓜诗。从来持得吟诗戒,此是愚翁破戒时。
破钁头边用得亲,入廛不拨万机尘。牢关劄断三江口,要被随波逐浪人。
一双破草鞋,无跟又无耳。袈裟包不得,拄杖挑不起。只知赤脚下桐城,不免桐城人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