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辉辉江日已沉西,隐约余红泛渺瀰。却上松冈望秋色,偶逢僧话立多时。
发兴在丘林,其如老见寻。身余持蟹后,脚负看山心。秋色苍崖暝,晓篱黄叶深。惟应负苓者,来往古松阴。
暂握侯章乘五马,马头秋色转分明。麻源起应精纯祷,一雨增添玉宇清。
会稽城畔不见海,会稽城里海有声。此海之声三尺桐,渺如渤澥含太清。惜哉寂寥三十载,月出愁空不肯明。邂逅彼孙曰冲照,燕坐之余秋色横。
竟孤春碧醉梅前,犹喜囊中有和篇。雪后晚风衡岳路,雨余秋色五溪边。一书寥阔忘重寄,小别侵寻过半年。赖是时从安道逸,有时共说伯仁贤。
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色香味三绝,以饷其犹子德麟。德麟以饮余,为作此诗。醉后信笔,颇有沓拖风气。二年洞庭秋,香雾长噀手。
山客水不觌,烝云日如甑。陵陆混泥沙,黯惨度朝暝。晨霞送晴色,喜见天面莹。江光剑归匣,云收四山静。高阁眺空无,复见前日胜。回思困涂潦,戃怳如昔病。登临勿太息,秋风渐焱劲。
秋风洞庭波,霜落洲渚出。黄芦半倾倒,江树无复色。独余千木奴,后皇所嘉植。芳辛有余味,不减玉斚沥。
我本名山人,屡作名山兴。天台一住三十年,尽日扪萝陟云磴。上揽四万八千太之高秋,参差明河两肩并。下瞰三百六十度之朝暾,灭没飞烟八荒净。
一瓯之闽古无诸,山奇水透真画图。霍童山在闽之隅,天下第一神仙都。神仙渺茫不可见,桑田沧海几迁变。三山崒嵂青至今,堪嗟山下人如燕。
漓江即湘江,戢戢清见石。其东列群峰,秋色碧复碧。日出雾露收,草径上逼侧。凭栏揩望眼,已足慰畴昔。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
滞并释阳渊,嫩和改阴囿。草色谁与媒,青青一何骤。美人振长袖,伫立伤年少。芳红不少留,况乃飘残照。
余年四十九,滥分盆城竹。悠然望匡庐,秀色良可掬。缅思二先生,风流昔所独。紫极感秋吟,北窗和月宿。
柴门扃兮,牛羊下来其已久。四壁立兮,蛩螿太息不可听。夜冉冉兮斗魁委柄若授人,天寥寥兮河汉风浪西南倾。山川悠远兮,谁独不共此明月。
春芳如丽人,骄色不肯除。秋芳如高士,一味甘恬虚。我闼本洞然,香负来虚徐。滋兰露承掌,延桂月满裾。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雾隐森森小山碧,不嫁东风矜国色。流芳端自蕊珠仙,曾是先皇亲拔识。一身便足当三千,气韵乃在黄香前。聊同蕖菊领秋色,不与桃李争春妍。
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傅妙天下。
七十古所希,我今六十余。干时本无策,谋生术尤疏。就食泮水宫,学辅乏薪蔬。凜凜座无毡,踽踽出无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