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字的常见组词有:爬犁、犁地、犁田、犁铧、犁头、扶犁、步犁、开犁、伊犁河、双铧犁、火犁、犁庭扫闾、犁牛、犁沟、扒犁、伊犁條約、掃穴犁庭、撐犁孤塗、伊犁馬、開犁、鏵犁、犁鑱、鏵式犁、犁轎、買犁賣劍、撐犁、鑄劍為犁、馬拉犁、掃犁、犁鋤,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lí 1.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用畜力或机器(如拖拉机)牵引:扶犁。一张犁。2.用犁耕地:犁田。3.姓。 更多:犁字的详细解释
爬犁 páli 〈方〉∶雪橇辞典解释爬犁 pá li ㄆㄚˊ ˙ㄌㄧ 黑龙江结冰时在冰上行走的工具。即雪橇。也作「扒犁」。 英语 sledge
辞典解释犁地 lí dì ㄌㄧˊ ㄉㄧˋ 用犁刀翻转土壤。 英语 to plow德语 pflügen (V)法语 labourer
辞典解释犁田 lí tián ㄌㄧˊ ㄊㄧㄢˊ 耕田。 如:「农夫们正在犁田。」德语 pflügen (Acker) (V, Agrar)
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金属器。略呈三角形。铧式犁。辞典解释犁铧 lí huá ㄌㄧˊ ㄏㄨㄚˊ 耕地用的犁头。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形状略呈三角,多为铁制品。
犁头 lítóu(1) ∶犁的翻土的部分(2) 〈方〉∶犁
见“扶来 ”。
一种改良的畜力犁,比旧式犁耕得较宽和较深,耕时人须随犁步行。也叫新式步犁。
开犁 kāilí(1) ∶先犁出导沟,再顺此沟犁地(2) ∶年初首次犁地
伊犁河 Yīlí Hé 亚洲大内陆河。发源于天山,流经新疆西部后流入前苏联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全长1500公里。伊犁河谷地是天山重要的牧区辞典解释伊犁河 yī lí hé ㄧ ㄌㄧˊ ㄏㄜˊ 河川名。位于新疆省,上源由特克斯河、崆吉斯河及哈什河三条河流汇聚而成。三源会合后,以下始称伊犁河。经伊宁西下俄境,注入巴尔喀什湖。 英语 Ili River in central Asia德语 Ili
双铧犁 shuānghuálí(1) 有两块犁壁或圆盘耙片的犁,可一次犁两条垄沟(2) 有两个不同的犁铧或圆犁刀的犁
火犁 huǒlí 〈方〉∶农用犁田拖拉机辞典解释火犁 huǒ lí ㄏㄨㄛˇ ㄌㄧˊ 一种耕地用的机器。大陆上指拖拉机。 英语 mechanical plow
犁庭扫闾 lítíng-sǎolǘ(1) 犁平庭院,扫荡住处,比喻彻底摧毁敌人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汉书·匈奴传下》(2) 也说“犁庭扫穴”辞典解释犁庭扫闾 lí tíng sǎo lǘ ㄌㄧˊ ㄊㄧㄥˊ ㄙㄠˇ ㄌㄩˊ 犁平庭院,扫荡里巷。比喻灭国。语本《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彻席卷,后无余灾。」也作「犁庭扫穴」、「扫穴犁庭」。
犁牛 líniú(1) 〈方〉∶耕牛(2) ∶杂色的牛
犁沟 lígōu 在地上犁成的沟
扒犁 páli 〈方〉∶雪撬辞典解释扒犁 pá li ㄆㄚˊ ˙ㄌㄧ 黑龙江结冰时在冰上行走的工具,即雪橇。清.杨宾《柳边纪略.卷四》:「扒犁,土人曰法喇,以木为之,犁而有架,车而无轮,辕长而软,雪中运木者也,驾以牛。」也作「爬犁」。 英语 sledge, also written 爬犁德语 Schlitten (S)
辞典解释伊犁条约 yī lí tiáo yuē ㄧ ㄌㄧˊ ㄊㄧㄠˊ ㄩㄝ 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俄人乘新疆回变,占领伊犁,光绪五年(西元1879)乱平,崇厚以全权大臣出使俄国,索还伊犁,订约十八条,擅自割让土地颇多,获罪下狱。光绪七年驻英公使曾纪泽使俄力争,偿俄九百万卢布,收回伊犁。
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辞典解释扫穴犁庭 sǎo xuè lí tíng ㄙㄠˇ ㄒㄩㄝˋ ㄌㄧˊ ㄊㄧㄥˊ 扫荡巢穴,耕平庭院。比喻澈底摧毁敌人。也作「犁庭扫闾」、「犁庭扫穴」。
1.亦作"撑犁孤涂"。 2.匈奴语称天子。
辞典解释伊犁马 yī lí mǎ ㄧ ㄌㄧˊ ㄇㄚˇ 产于新疆伊犁、塔城一带的骏马,由奥尔洛夫马、顿河马与哈萨克马杂交配种育成。眼睛大而明亮,体型高大,抗寒性强。反应灵敏,奔驰速度极快,持久力甚佳,为优良的马种。
开犁 kāilí(1) ∶先犁出导沟,再顺此沟犁地(2) ∶年初首次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