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水思云情小凤仙,月涵花态语如弦。不因金骨三清客,谁识吴州有洞天。
孤亭影在乱花中,怅望无人此醉同。听尽暮钟犹独坐,水边襟袖起春风。
雨过郊园绿尚微,落花惆怅满尘衣。芳尊有酒无人共,日暮看山还独归。
照影池边多少愁,往来重见此塘秋。芙蓉苑外新经雨,红叶相随何处流。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一泓秋水千竿竹,静得劳生半日身。犹有向西无限地,别僧骑马入红尘。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莲花上客思闲闲,数首新诗到筚关。吟得楚天风雨霁,一条江水两三山。
绮筵无处避梁尘,虞姹清歌日日新。来值渚亭花欲尽,一声留得满城春。
绮云初堕亭亭月,锦席惟横滟滟波。宋玉逢秋正高卧,一篇吟尽奈情何。
故园回首雁初来,马上千愁付一杯。惟有新诗似相识,暮山吟处共徘徊。
叶覆清溪滟滟红,路横秋色马嘶风。独携一榼郡斋酒,吟对青山忆谢公。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有客斋心事玉晨,对山须鬓绿无尘。住山道士年如鹤,应识当时五老人。
楚国湘江两渺瀰,暖川晴雁背帆飞。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
溪树重重水乱流,马嘶残雨晚程秋。门前便是仙山路,目送归云不得游。
斗鸡台边花照尘,炀帝陵下水含春。青云回翅北归雁,白首哭途何处人。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月高对菊问行客,去折芳枝早晚还。
楼上风流庾使君,笙歌曾醉此中闻。目前已是陵阳路,回首丛山满眼云。晚树萧萧促织愁,风帘似水满床秋。千山不碍笙歌月,谁伴羊公上夜楼。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