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竹简多于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著籍初同阙里多,采芹先致鲁风和。欲将大策观胸胆,尽召中堂列雁鹅。终日正言何忌讳,几人余力尚委蛇。岂惟太守知为政,仍见先生善设科。
身浮一叶返湓城,凌犯风涛日夜行。把酒独斟従睡重,还家渐近觉身轻。岸回樊口依稀见,日出庐山紫翠横。家在庾公楼下泊,舟人遥指岸如赪。〈江州城下土赤如赭。〉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従。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一风失前期,十日不相见。君帆一何驶,去若乘风箭。我舟一何迟,出没蔽葭?。瓮中有白糟,床上有黄卷。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钟山万松碧。杖藜试上宝公龛,众壑秋声起相袭。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练前横大江直。石梯南下府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热。
门前籍籍草生径,堂上熙熙气吐春。遮眼图书聊度日,放情丝竹最关身。年来冯脱乌皮几,客去时干漉酒巾。卜筑城中移榜就,休心便作广陵人。
天高山近海,春尽草生池。禾黍多新恨,川原自昔时。花存故苑丽,樵出旧城堕。莫望瓜洲渡,曾经驻佛狸。
相逢十年惊我老,双鬓萧萧似秋草。壶将未洗两脚泥,南辕已向淮阳道。我家初无负郭田,茅庐半破蜀江边。生计长随五斗米,飘摇不定风中烟。
幽忧随秋至,秋去忧未已。南城试登望,百草枯且死。落叶投人怀,惊鸿四面起,所思不可见,欲往将安至。斯人定谁识,顾有二三子。
轻衫骏马走春风,未识彭城气象雄。青山只在白门外,明月尽属黄楼中。五斗浊醪消永日,一双鸣镝戏晴空。归来笑杀幕府客,闭户看书滴滴穷。
庭鹊营巢初一枝,余寒未便夹罗衣。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骎骎已发机。上国遨游谁信老,中年情味只思归。和诗应觉添新懒,过兢空雁北飞。
蜀中耆旧今无几,相逢握手堪流涕。倦游潦倒不还家,旧俗陵迟真委地。钱荒粟帛贱如土,榷峻茶盐不成市。诗书乡校变古法,节行故人安近利。
春色无人见,兹行偶众先。柳黄新过雨,麦绿稍铺田。河润兼冰散,禽声向日圆。城池高受雾,濉涣暖生烟。
西风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彭城闭门青嶂合,卧听百步鸣飞涛。使君携客登燕子,月色着人冷如水。筵前不设鼓与钟,处处笛声相应起。
四十年间此院留,临河看尽往还舟。同来并是三年客,听说行藏各自羞。
持节忧邦刑,职业已自简。下车摄留都,谈笑事亦办。开轩揖佳客,退食事书卷。为政曾几何,清风自无限。
矫矫吴越士,远为并代行。寒暄虽云异,慷慨慰平生。我昔在济南,君时事淄青。连年食羊炙,便欲忘莼羹。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