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
寒食非长非短夜,春风不热不寒天。可怜时节堪相忆,何况无灯各早眠。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我思旧事犹惆怅,君作初行定苦辛。仍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
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并起新秋思,为得故人诗。避地鸟择木,升朝鱼在池。城中与山下,喧静暗相思。
禁署寒气迟,孟冬菊初坼。新黄间繁绿,烂若金照碧。仙郎小隐日,心似陶彭泽。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人生何事心无定,宿昔如今意不同。宿昔愁身不得老,如今恨作白头翁。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地僻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蹋梧桐黄叶行。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风竹松烟昼掩关,意中长似在深山。无人不怪长安住,何独朝朝暮暮间。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