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单幕疏帘贫寂寞,凉风冷露秋萧索。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校胜尘中。
一丛暗淡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
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蔟蔟水茫茫。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唱作步虚词。
入君旅梦来千里,闭我幽魂欲二年。莫忘平生行坐处,后堂阶下竹丛前。
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诸处见时犹怅望,况当元九小亭前。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
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
扁舟泊云岛,倚棹念乡国。四望不见人,烟江澹秋色。客心贫易动,日入愁未息。
散职无羁束,羸骖少送迎。朝从直城出,春傍曲江行。风起池东暖,云开山北晴。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
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