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秋开已寂寞,夕陨何纷纷。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计君食宿程,已过商山北。
分散骨肉恋,趋驰名利牵。一奔尘埃马,一泛风波船。忽忆分手时,悯默秋风前。别来朝复夕,积日成七年。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嗟吾不才子,怜尔无弟兄。抚养虽骄騃,性识颇聪明。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有木名弱柳,结根近清池。风烟借颜色,雨露助华滋。峨峨白雪花,袅袅青丝枝。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
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燕违戊巳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凰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
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白日下駸駸,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心是身王身是宫,君今居在我宫中。是君家舍君须爱,何事论恩自说功。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却寄两条君令取,明年双引入中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