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封万字总空言,露滴桐枝欲断弦。时事悠悠吾亦嫩,卧看秋水浸山烟。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微波冲得绿萍开,数点青青粘石阶。绿葑自来不自去,来时须载白鸥来。
辇路垂杨两行裁,苑门秋水欲平阶。朝朝南望宫云起,白鸟一双山下来。
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栏干。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秋云低结乱山愁,千顷银波疑不流。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湖上风恬月澹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荷叶披披一浦京,青芦奕奕夜吟商。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
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问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殷勤起见邀,徐步入林薮。
雪霁下扬了,闲望江上山。山山如白玉,日照金孱颜。是时江水净,影落清镜寒。潮催庾信老,云送佛狸还。万古感心事,惆怅垂杨湾。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
濠梁四无山,坡陀亘长野。吾披紫茸毡,纵饮面微赭。自矜意气豪,敢骑雪中马。行行逆风去,初迹略沾洒。
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欲识所坐舆,横版挂两竹。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半空发积雪,万万玉花凝。或如生绡挂,或作薄雾横。纷纷虎豹吼,往往蛟龙惊。人语不相闻,溅雹漂我缨。有鱼缘峭壁,上上终不亭。此中有神物,雷雨周八弦。
昔游桃源山,先次白马渡。渡头何清深,鸿鹄在高树。白马亦洞天,昔人有奇遇。洞门不可见,但闻水声怒。
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洞庭西北角,云梦更无边。复有白湖沌,渺莽里数千。岂惟大盗窟,神龙所盘旋。
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岩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