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莺林外千声啭,芳草阶前一尺长。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献天帝。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笑亦含颦。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迎得春光先到来,轻黄浅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巫山巫峡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