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自从云散各东西,每日欢娱却惨凄。离别苦多相见少,一生心事在书题。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秋堂境寂夜方半,云去苍梧湘水深。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官闲不计程,遍上南朝寺。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
祖帐管弦绝,客帆西风生。回车已不见,犹听马嘶声。晓发柳林戍,遥城闻五鼓。忆与故人眠,此时犹晤语。
高樯起行色,促柱动离声。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越江千里镜,越岭四时雪。中有逍遥人,夜深观水月。
昔别矜年少,今悲丧国华。远来同社燕,不见早梅花。
江海多豪气,朝廷有直声。何言马蹄下,一旦是佳城。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寄语何平叔,无为轻老生。世途多礼数,鹏鷃各逍遥。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文苑振金声,循良冠百城。不知今史氏,何处列君名。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北兵那得度,浪话判悠悠。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芳菲满雍州,鸾凤许同游。花径须深入,时光不少留。色鲜由树嫩,枝亚为房稠。静对仍持酒,高看特上楼。晴宜连夜赏,雨便一年休。共忆秋官处,馀霞曲水头。
退朝还公府,骑吹息繁阴。吏散秋庭寂,乌啼烟树深。威生奉白简,道胜外华簪。风物清远目,功名怀寸阴。
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汉置东南尉,梁分肘腋兵。本吴风俗剽,兼楚语音伧。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