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人生邂后如岐路,南北东西忽离聚。渊明本赋归去来,保社乃今随所寓。读书不杂嚣尘声,好在园林最幽处。朱桥跨出林阴外,一水绕庭将绿护。
绍地吾所欣,他时以藏我。冈原见逾美,松柏栽已夥。双流交在右,一几平连左。忆昔初经营,登高忘蹩跛。
君不风深山野马生龙驹,又不见荒林老鹰鸠作雏。男儿似种世所少,俞郎三世成清儒。祗今道路满尘土,大袖已觉妨奔趋。提携逐食何足羡,羡子有策宁亲躯。
胜赏付飞觞诗,读人妙嚼芳。荷君相抆拭,容我共清凉。湛欲人空老,偷闲策最长。高峰应更好,何日级桄榔。
我闻抱膝翁,高卧南中庐。方其未遇时,邈若与世疎。起来扶汉业,肉骨成丰腴。青简万世名,寒窗一编书。
白紵乌纱巾,久不见此客。眉长耳有毫,眸子秋水碧。惠然顾柴门,坐对山气夕。荒芜渊明径,寂寞子云宅。
我年三十四,鄂汉脱战场。四月扁舟东,生汝于建康。九载鹤山门,静翁还鵷行。实为旧主人,别意殊徊徨。
涂潦访远客,未免褰我裳。同行二三子,先后相扶将。达官肯忘势,鳞次升高堂。具言大雨水,民饥籴估昂。
古人削竹以为笔,木板为方竹为策。其字科斗或鸟迹,或篆或籀煤傅漆。未有今人所谓墨,晋发汲冢尚可识。地中间获钟鼎刻,文为之具未为极。
禊节去未远,是日天更朗。微寒护余芳,春野绿涉莽。爰从峻岭登,岂珠茂林赏。支策拄云汉,举袖拂星象。
爱入高明处,云扉策杖登。暑威消宿雨,清话听高僧。骤马风檐铁,残星晚殿灯。山中凉可喜,涧水一泓冰。
徐行策瘦筇,不觉过层峰。隐者在何处,白云知几重。细泉鸣碎石,远籁起高松。只恐南天竺,夕阳催暮钟。
高谊如师果是稀,寺中扶策病翁归。西风吹我肌生粟,便对西风解一衣。
忆初谋食广汉城,同时偶得三益友。心将金石许平生,但笑纷纷翻覆手。人言兄弟性稍异,朝暮追随祗诗酒。而今星散各参辰,空馀孤月照窗牖。
官閒何所之,倚楼纵远目。田畴耒耜出,高下春雨足。人家有生意,慰我苦幽独。忆昨水沴馀,海气荡坤轴。
丹山采凤群鸣集,云外舒张览辉翼。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
奸谀同一辙,举世谁与归。溪山有佳趣,此乐知者稀。悠然远罾弋,鱼潜鸟高飞。不作无根云,苍狗变白衣。
山行不作懒,杖策穷幽邃。崎岖十里馀,乃得桃源地。竹树蓊以鲜,峰峦秀而媚。娇云弄奇姿,啼鸟含幽意。
何处无奇观,隐显随所遇。事有幸不幸,邂逅元非素。招提枕山趾,出郭才数步。高亭齐浮云,杖策邀我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