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山带寒流无俗声,通樵一径锁清阴。幽人饱卧西风里,并午醒来黄叶深。
王官身已达,所悦多纷华。区区朝与市,轻暖事穷奢,我公味沖澹,止乐山水嘉。肩舆靡厌寻,谢兴无津涯。
湖光山色酒杯中,此会那知一笑同。风暖空岩落松子,雨晴新涨没凫翁。隔林村落微茫见,一径禅房曲折通。老艾当年题品处,斜阳无语想高风。
路入青青数里松,上方楼阁一重重。千寻练挂双流瀑,六曲屏开四面峰。幽鹭独翘藏翠竹,啼猿相对答疏钟。留连不忍催归骑,回首斜阳烟雾浓。
行尽芙蓉径,寻秋扣竹关。楼高纳万象,木落见群山。平野水云际,画桥烟雨间。红尘城下路,只隔一湖湾。
漆园傲吏养生主,栗里高人归去来。俱作放翁新受用,不妨平地脱尘埃。松崖壁立临樵坞,竹径蛇蟠上啸台。送尽夕阳山更好,与君踏月浩歌回。
三日山中醉复醒,径归回首愧山灵。从今惜取观书眼,长看天西万叠青。
径夹长松照地青,眼看高阁与云平。出林殿脊先知寺,满路花枝未见莺。上到峰头千嶂合,下临岭脚一溪横。山寒入骨冰相似,冰杀人来却道清。
支郎风味喜相亲,乘兴来寻雪後春。夹径竹阴疑碍马,隔江山色似招人。岂无暇日容高卧,如有闲田愿卜邻。预约东城二三子,岁时相过莫辞频。
下傍盱眙县,山崖露寺门。疏钟过淮口,一径入云根。竹老生虚籁,池清见古源。高僧拂经榻,茶话到黄昏。
山高云在下,诸壑藏半空。千重万重翠,正望落日中。不知野僧归,石径寒易通。松间无人扫,陨叶如断鬉。独行逢暮寒,衣裂溪上风。
潘侯话庐山,落落尤可伏。初云江上来,远见云中瀑。舍舟到云外,观瀑已岩麓。往往逢平田,攒攒爱深木。
苍山南望截云烟,中有绀宇通诸天。长桥直度清溪水,寒湖收潦旷平田。古木阴森大堤上,千峰浓淡高楼前。龙笋未迸角出缩,虎石乱踞筋拳挛。
崛起巨河边,奔腾欲上天。远临沧海尽,高与太行连。大块横为脊,它山立似拳。土膏经舜耒,石险任秦鞭。
久客倦城市,薄言归田庐。秣马待日斂,颠风忽来俱。横策径成去,扑扑埃满须。晴雷隐虚空,数雨如投珠。
未必形模似,良由意象高。见山非得得,遇酒辄陶陶。芜没念三径,飘零悲二毛。南征傥亡恙,归老旧蓬蒿。
老我愧不学,无以祛六蔽。短绠赴修汲,深浅忘厉揭。每逢扑凸篇,如对葛答谜。敌垒或致师,何以御柴曳。
山中白日无尘迹,只有啼禽在树头。上蚁上鞋行径叶,楝花黏手掬溪流。高吟未许常人学,清福多庆积世修。新茗一瓶蒙见惠,家童言是社前收。
高风扫群翳,山色秀而静。寒林隐虬龙,幽径行蛇蚓。场登{左禾右罢}稏实,水弄芙蓉影。明发汎归舟,秋空更青迥。
蹇四山之孤竹兮,商周二君。藐三径之孤松兮,晋宋一人。天地冰霜兮,木落归根。遗万物而独立兮,吾梅兄其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