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花红柳绿菩提相,燕语莺啼般若宗。更去补陀山上觅,云涛烟浪捲天风。
钱唐西湖三百寺,芳草画桥烟霭中。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
个中三业身,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有真实相。是诸个物者,众生悉如之。以寔诸有故,遂随起灭中。我今於诸有,不起空华见,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
胜地忆屡到,变革非昔年。律居扫积陋,禅房侈旧观。老衲不可见,遗事故老传。使君擅一壑,凭愚妄自贤。
涪翁昔作白下宰,遗墨到今多雁书。尽说补陀存相好,更传雷火护持余。
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
闻声闻无所闻,见色见非是见。燕坐盘陀,不定不乱。尽大地悉证圆通,我方满度生悲愿。
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在在圆通门,门门观自在。宝陀峰顶较些些,片月分辉照沧海。
至人亲见古观音,化迹今居海上岑。烟机外分青嶂骨,水天中见白云心。潮痕拥岸棱棱雪,月魄浮波烂烂金。根境一如能所断,圆通游践法门深。
泛舟谁畏海门津,丈室来寻彼上人。麈语欲求青眼旧,友心未爽白头新。黄家羊卧藩篱晚,梅氏仙游岛屿春。糊饼馒头看手段,观音妙智在尘尘。
十方圆明,应现非一。眼看净瓶,坐盘陀石。杨枝入手时,一滴是一滴。
南我不为雨,躬即宝陀求。地势到此尽,天河相接流。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念彼观音力,杨枝洒有秋。
西山仍复踞西台,石迳嵚崎此日开。竹杖相邀七八客,芳樽时釂两三杯。瀑悬岩腹如飞雨,石转山腰若隐雷。敬侍慈颜供一笑,陂陀坐稳兴悠哉。
海石来珠宫,秀色如蛾绿。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外闻云际山,中有古招提。新秋喜远览,锐意穷攀跻。出郭值微雨,凉风晓萋萋。陂陀越大岭,沙路净无泥。
我本名山人,屡作名山兴。天台一住三十年,尽日扪萝陟云磴。上揽四万八千太之高秋,参差明河两肩并。下瞰三百六十度之朝暾,灭没飞烟八荒净。
当年江上扬风舲,淮山望极排空青。今登天柱赏潜皖,元是吾家翡翠屏。禅业一室因栖寄,选胜寻幽产真伪。虚廊揩藓读残碑,三百年前刊异事。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亭亭故碑亡旧主,覆以老屋疏且欹。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志存於斯。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补陀岩上,白衣观音,闻声悟道,见色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