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我年未四十,已怀退隐图。俯仰又十年,何为尚踌躇。经过怯往迹,魂魄识畏途。去来廿年间,道里三万余。
悔将名姓挂词场,老去传经意转忙。岁事惯从行色尽,宵征偏觉畏途长。春前响急知溪畔,雨外灯微识建阳。潦倒若为持自解,武夷山好荔枝香。
我昔未第日,乡间逢岁饥。两率闾里人,相共行赈济。饥民仅得食,免困饿而毙。及我登第后,被罪归田里。
家住钱塘山水图,梅边柳外识林苏。平生惯占清凉国,岂料人间有暑途。
祝融掷火驱六龙,火轮吐焰烧长空。彤云挂树凝翠歇,九根灼烂红炉中。黑菟喘啸风不起,紫蛟嗔卧潜幽宫。燕然山高倚绝壁,下有凌阴厚千尺。
读子风林集,怀吾里塾时。道途今老大,人事几推移。宫省知名久,君王识面迟。柳亭寒气入,谁赏玉台诗。
我怀两山翁,夙抱经济略。曾驱部使车,所至问民瘼。昆阳斗大州,渔吏久竭泽。三尺行风霆,四知厉冰蘖。
万骑连接出襄国,诸忍撩乱上骊山。道人不识红妆面,何事扶筇过此山。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
使还兼道趣南辕,朝出沙陀暮水村。雪岭迢遥人自少,冰天凄惨日长昏。鸦闻宿舍惊如闹,马识归途去似奔。屈指开年到京阙,梦魂先向九重阍。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