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
参军坐厅事,据案嚼齿牙。引囚到庭下,囚口争喧哗。参军气益振,声厉语更切:“自古官中财,一一民膏血。
三光。从道,神守清凉。悟正,遥唱满庭芳。上朝归去,性、光泛纯阳。
溪山晴色妍,桃李春意賸。野服乌角巾,郊游偶乘兴。同行皆好宾,乐此境物胜。古寺临清潭,鸣泉落危磴。
语录传来久,所明机妙深。霜天七实月,禅夕一真心。祇有道为证,更无尘可侵。前溪鸥出没,谁自感浮沉。
蜀江万壑俱东奔,瞿唐喧豗争一门。惊涛骇浪建瓴下,颠崖仆谷相吐吞。朋妖窟宅恃幽阻,正昼喷薄阴霾昏。灵宫奕奕镇地险,众渎禀令川只尊。
西湖环岸皆招提,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上人弱龄已隶此,心目所证惟瑰琦。
高台走上青天半,手弄银盘濯银汉。唤起謪仙同醉吟,一面问月一面斟。初头混沌鹘仑样,阿谁凿开一为两。是时燧人犹未胎,那得火铸银盘来。
秘藏开新译,天花雨旧堂。证经多宝塔,寝疾净名床。鸟语杂歌颂,蛛丝凝篆香。同游得赵李,谈道过何王。
再来魏阙下,旧友无一人。或为美官去,或为泉下尘。晚节相知者,操节许松筠。目世常山公,伯仲文学均。
万户千门尽拥衾,据梧展转看横参。不知身已成衰证,枉被人疑是苦吟。周汉前书盲记忆,乾坤外事彊思寻。华山老子差堪语,安得呼来论此心。
黠儿蒙蔽聚群阴,岂料云收杲日临。坏证遗忧与宗社,捷书分喜到山林。擎天毕竟还高手,偃月从初谬用心。客自京师传吉语,放歌不觉有和音。
艺祖立鳌极,腹心赵书记。披图指幽燕,翰死谁可继。异时拾空城,中国坐自弊。伊吾纷抵掌,须作根本计。
人人有路证无还,一念才差隔万山。识得吾儒无妄卦,筏城长语尽须删。
济南刘夫子,生来逢百罹。乃翁负长才,宦游至京西。时当建炎间,寇盗纷不齐。转徙入湖广,一家屡阽危。
昔在淳熙日,中兴最盛年。身逢千载运,眼见五朝天。楚甸当澄按,岷江极泝沿。经途俱极险,问字始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