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茅氏常论七真记,壶公爱说三山事。宁知梅福在人间,独为苍生作仙吏。日服丹砂骨自清,肤如冰雪心更明。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
苍苍难可问,问答亦难闻。落叶平津岸,愁人李使君。文章应力竭,茅土始天分。又逐东风去,迢迢隔岭云。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乘轺气势豪。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
洪范分九畴,转成天下规。河图孕八卦,焕作玄中奇。 先开否臧源,次筑经纬基。粤若鲁圣出,正当周德衰。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好为庸卒,刑戮相加。
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傍湖滨、几椽茅屋,依然又过重九。烟波望断无人见,惟有风吹疏柳。凝思久。向此际,寒云满目空搔首。
年少莫寻潜玉老。无才无艺烦君笑。暖过茅檐霜日晓。休起早。竹间尽日无人到。别径小峰孤碧峭。曲沟浅浸寒清绕。此老相看情不少。浑忘了。浑教忘了长安道。
枫落吴江,扁舟摇荡,暮山斜照催晴。此心长在,秋水共澄明。底事经年易判,惊遗恨、悄悄难平。临风处,佳人万里,霜笛与谁横。
与君记,平山堂前细柳,几回同挽。又征帆夜落,危槛依旧,遥临云巘。自笑来往匆匆,朱颜渐改,故人俱远。横笛想遗声,但寒松千丈,倾崖苍藓。
魂消目断关山路。曾送雕鞍去。而今留滞古陪京,还是一尊芳酒、送君行。吾庐好在条山曲。三径应芜没。诛茅为我补东篱。会待新春残腊、也来归。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豹尾引黄幡,宣麻金殿。雨露恩浓自天遣。搢绅交誉,最乐至诚为善。信知宗姓喜,君王眷。宝炬密香,玉卮波滟。醉拥笙歌夜深院。西清班近,雅称元戎同燕。要看茅土相,貂蝉面。
怪被东风相误。落轻帆、暂停烟渚。桐树阴森,茅檐潇洒,元是那回来处。相与狂朋沽绿醑。听胡姬、隔窗言语。我既痴迷,君还留恋,明日慢移船去。
云烟漠漠秋容老。茅檐映水人家好。林叶未凋疏。远山横有无。平生耕钓事。若个安身是。劝君早归来。碧香新瓮开。
茅屋三间临木杪,门前流水潺潺。林泉得趣喜身闲。开窗延翠竹,翦树纳青山。行乐政须筋力健,莫令白发衰颜。与君藜杖极跻攀。岭头舒望眼,天末数烟鬟。
茅屋三间临水路。棐几明窗,待把虫鱼注。我已忘机狎鸥鹭。溪山买得幽深处。小雨招君连夜语。野服纶巾,胜日寻君去。借问良田千万亩。何如乐取林泉趣。
万绿压庭柯,雨晴烟润。三尺金猊麝微喷。百花香暖,酿作九霞仙酝。祝君如此酒,年年饮。插额汉貂,垂腰苏印。趁取如今未华鬓。三茅兄弟,总有丹台名姓。蟠桃熟也未,教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