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逸骥初翻步,鞲鹰暂脱羁。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
鸣局宁虚日,闲窗任废时。琴书甘尽弃,园井讵能窥。运石疑填海,争筹忆坐帷。赤心方苦斗,红烛已先施。
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迎气邦经重,斋诚帝念隆。龙骧紫宸北,天压翠坛东。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有木名弱柳,结根近清池。风烟借颜色,雨露助华滋。峨峨白雪花,袅袅青丝枝。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
树小花鲜妍,香繁条软弱。高低二三尺,重叠千万萼。朝艳蔼霏霏,夕凋纷漠漠。辞枝朱粉细,覆地红绡薄。由来好颜色,常苦易销铄。不见莨荡花,狂风吹不落。
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一闲复一忙,动作经时隔。清觞久废酌,白日顿虚掷。念此忽踟蹰,悄然心不适。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我心劳我身,远道谁与论。心如木中火,忧至常自燔。披访结恩地,世人轻报恩。女无良媒识,知入何人门。
常省为官处,门前数树松。寻山屐费齿,书石笔无锋。果熟猿偷乱,花繁鸟语重。今来为客去,惜取最高峰。
银汉波澜溢,经旬雨未休。细听宜隔牖,远望忆高楼。风急飘还断,云低落更稠。走童惊掣电,饥鸟啄浮沤。
露荷迎曙发,灼灼复田田。乍见神应骇,频来眼尚颠。光凝珠有蒂,焰起火无烟。粉腻黄丝蕊,心重碧玉钱。
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楚镇惟黄岫,灵泉浴圣源。煎熬何处所,炉炭孰司存。沙暖泉长拂,霜笼水更温。不疏还自决,虽挠未尝浑。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昔事文皇帝,叨官在谏垣。奏章为得地,齰齿负明恩。金虎知难动,毛釐亦耻言。掩头虽欲吐,到口却成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