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杜氏世德光无前,声华行实相辉鲜。蒉之职也在刀匕,亲举罚爵平公筵。预之闻见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诗为郡守称杜母,南阳之人今尚传。
精神洞元化,白日升高旻。俯仰凌倒景,龙行逸如神。半道过紫府,弭节聊逡巡。金床设宝几,璀璨明月珍。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风轮晓入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或为予言:草木之长常在昧明间,早作而伺之,乃见其枝起数寸,竹笋尤甚。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茎心,或垂于叶端,稻乃秀实,验之信然。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遂留结庵。
风霆冥冥日月蔽,帝遣真龙下人世。降精神马育天驹,足蹑奔风动千里。萧条寄产大宛城,我非尔乘徒尔生。小羌杂种漫羁绁,枥上秋风时一鸣。
得丧互循环,古今昧终始。百岁落其间,仅与毫芒似。所以达人心,身外不复纪。愁来若乱丝,疏解当以理。
我有光珠无买价。光明常照芝田下。更无之乎并者也。知音寡。世间谁是能行者。一万精光神守舍。四百四病都斋罢。透出火龙归造化。回仙驾。更无一点尘随马。
我适越,君适秦。舟挂越帆犹柳下,马回秦首更江滨。江滨绿柳多烟颦,岸下碧水生风鳞。四海交游不易得,一州云月聊相津。
召公八十入为相,太公八十出为将。赵州八十方行脚,钟离八十离尘劫。古者八十方施为,何况百岁七十稀。居士而今七十七,黄发皓齿修庞眉。
昔在京城南,成均封茅屋。清晨屣履过,不顾车击毂。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同侪畏锋锐,兄弟更驰逐。
忆昨走京尘,衡门始相识。疏帘挂秋日,客庖留共食。纷纷说古今,洞不置藩域。有司甄栋干,度量弃樗栎。
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洞庭西北角,云梦更无边。复有白湖沌,渺莽里数千。岂惟大盗窟,神龙所盘旋。
谁令一日如三秋,仁人方念淮南州。斯民忍饥望麰麦,积雨又有伤残忧。冬温土燥生春瘴,半夜风声来枕上。晓看飞雪欲堆檐,白马参差攒玉嶂。
桃江稳楫兰舟渡,记得刘郎有仙路。未能趋海访神仙,且欲沿溪看红树。钓竿已逢慰羁束,平生装饰品得沧洲趣。最欣傲吏轻傥来,拟学渊明赋归去。
吾家老仙一世师,挺特风概老不衰。平生行已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和。急流勇退人恨早,纤尘恐污白玉姿。精神强健腰脚轻。
桃源初传武陵谿,靖节作记人不疑。其先深避嬴政虐,嘉遯与世真相违。尚不知汉况晋魏,子孙绵远无终期。正如三韩有秦语,传为神仙愈难知。
文者道之器,诗者文之精。世儒失本原,谓以一枝鸣。仆昔颇好学,不与时俗并。始求为已事,中胡济物情。
后皇一念根至仁,地虽南北民吾民。一二指搐不可信,彼动此应关诸身。人言犬戎相噬吞,彼蚌鷸耳吾渔人。大国信誓方重申,时遣升勺苏穷鳞。
范阳一夕鼙鼓鸣,莽然河朔惟孤城。姓名彻闻帝犹谓,我乃不识颜真卿。人才所用非所养,自昔然矣奚独神。肘间银黄挂三组,腰间犀玉围万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