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君不见夏圭昔写渔村春雾时,江山半入无声诗。又不见马麟昔作关山秋色图,千里风烟来座隅。夏圭马麟去已远,一入九原呼不返。祇今画者乱如麻,吴兴近数唐子华。
南风雨过若耶深,莲女菱歌乱别心。后夜繁霜凋绿盖,洞房归去理秋砧。
忆予初识子,子方髫而俊。未能与深素,亦以私余润。迈往不屑姿,良足驱鄙吝。岁月既已多,肝胆两能印。
浙东行人过江左,正值蕤宾之管吹轻葭。阴气黯黕天地闭,仰面不见扶桑鸦。谷风哀鸣灌木应,雨脚四垂如乱麻。崩湍涌溜汩奔会,平地碾啮作臼洼。
单舻集群英,席窄坐每盍。烟横半掩寺,木落全见塔。斜流出渠分,曲径转溪合。村妆妍丑并,野话悲笑杂。
南风雨来尘作泥,稻花豆荚生初齐。一人失意解官去,席上众宾颜色低。车欲发未忍别,感慨握手立大堤。绿荷为杯树为盖,碧酒荡漾青琉璃。
余与徐君幼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楹,余居西楹。又尝赋诗曰:“梦里绿阴幽草,画中春水人家。何处江南风景,莺啼小雨飞花。
三年并舍接清言,一日移家避俗喧。僦庑桥边真隐士,射潮江上旧王孙。垂帘柳不遮邻巷,盖瓦藤才隔对门。此去墙东元咫尺,相过莫厌倒芳樽。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南京自古说豪雄,远胜秦中与洛中。吴越千山高拱北,巴江一道远朝东。秦淮水入丹阳郭,北固城连六代宫。岌?石头如踞虎,逶迤钟岳似盘龙。
淮海表兹郡,东南诚要津。近代亦雄藩,亲王莅斯民。荆吴自兹入,燕赵亦来臻。舟车无停运,孳货若丘坟。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