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子,皎然无淄磷。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闲作闭门僧舍冷,病闻吹枕海涛喧。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却须吞。
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岂意残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羡君同甲心方壮,笑我无聊鬓已皤。何日西湖寻旧赏,淡烟疏雨暗渔蓑。
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间窥鱼尾赤,暗辨蜂腰细,树影密遮林,籐梢狂罥袂。潘蔬足登膳,陶秫径取醉。幸获我汝交,都忘今昔世。欢言捧瑶佩,愿以疏麻继。
乱山满平野,涨水豪大川。仄径无辙迹,疏林有炊烟。山农旦烧畲,蛮贾暑荷毡。穷乡足荒怪,打鼓催我船。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西州落魄九年余,濯锦江头已结庐。谁遣径归朝凤阙,不令小住奉鱼书。尘埃眯目诗情尽,疾病侵人酒兴疏。寄语莺花休入梦,世间万事有乘除。
秋冬久不雨,气浊喜云生。麦垄崇朝润,茆檐彻夜声。初来断幽径,渐密杂疏更。赖有墙阴荠,离离已可烹。
孤村野径不曾锄,恶草从来一寸无。每为游鱼疏港渎,更绿啼鸟植楸梧。闲门犹有僧时到,残产浑无赋未输。浪走人间真误计,暮年犹足补东隅。
笋生遮狭径,溪涨入疏篱。渐及分秧候,还当煮茧时。雨昏鸡共嬾,米尽鼠同饥。村巷无来客,清羸只自知。
不迁比景戍交河,三径归来得已多。应俗愈疏身老大,读书渐废意蹉跎。闲从孙叟苏门啸,醉和荆卿易水歌。歌罢却挥孤棹去,石阑干下买渔蓑。
水声赴(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回塘,帘影疏疏遶四廊。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解组径归应更乐,偷闲犹足傲羲皇。
水声赴{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回塘,帘影疏疏遶四廊。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解组径归应更乐,偷闲犹足傲羲皇。
诘曲穿桑径,讴哑响竹门。疏泉灌藜苋,倚杖牧鸡豚。江步横新舸,茅檐弄幼孙。太平端有象,谁与画吾村?
曲曲羊肠径,疏疏麂眼篱。渴蜂窥砚水,狂蝶入书帷。一枕轻安梦,数联萧散诗。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山有篮舆步有舟,放翁身健得闲游。羊牛点点日将夕,蒲柳萧萧天正秋。细径僧归云外寺,疏灯人语酒家楼。归途更爱湖桥月,独倚阑干为小留。
草径人稀到,柴扉手自开。林疏鸦小泊,溪浅鹭频来。檐角除瓜蔓,墙隅斸芋魁。东邻膰肉至,一笑举新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