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精铜作鼎土不蚀,地下千年藓花幂。腹空凤卵留藻文,足立三刀刃微直。左耳可执口可斟,其上两柱何对植。从谁发掘归吴侯,来助雅饮欢莫极。
玉筝红烛艳春罗,惯向高堂听汝歌。今夕相逢为重唱,孤舟江冷月明多。
未识凉风宝殿西,宁惊海角有遗黎。玉筝无日尝瑶柱,金马何人赏木犀。
博士当年教玉筝,六宫谁敢门新声。如今旧曲无心理,宝柱一行秋雁横。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睹名。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
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
楚匠饶巧思,秦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冰雾怨何穷,秦丝娇未已。寒空烟霞高,白日一万里。碧嶂愁不行,浓翠遥相倚。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