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昔东晋王茂弘诸人,登新亭,望长淮,自谓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至今想之,
公为中司,排击元佑故臣,而犹拳拳于伊洛之门人。岂奏疏陈事或为世资而诎,而作诗怀友固不害于私情之伸耶。於虖,是私情也,而实出于公言。此吾之所以重叹,而列之于斯文也。
前朝之名臣,承平之王孙。笔妙而跋真,一旦而并臻,此盖不特适千里而喜似人也。
书名之讹,创自韦陟。季袭其风,始见书尺。狙冠豺绶,乃唐之贼。相不加诛,而反畏惕,礼度尽坏,王纲倒植。存此谓何,览者太息。
书法淳古,遡晋而上。于上品中,则有皇象。汉歌大风,思士之壮。帝临此书,猎渭怀望。於昭诒谋,倚重惟将。岂象之临,亦意之尚。
赐帖不知其几,而今犹其一。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神呵鬼护,见此遗物。呜呼,经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既轶而犹此绣质,子孙守之谨勿失。
猗龙眠,本书仙。工而妍,画亦然。醉之趣,醒不传。题此诗,比逃禅。
九派之物潏,注于溟渤,寓此诗笔。烟霞之痼疾,园涉以日,纾写盘郁。
词真意浃,不屈不狎,端重有法。此近世名臣之帖。承平流风,尚或可接,予欲以此观相业。
予表此诗,盖欲天下知将帅未尝无人。夫岂必弧矢之弃而砚之亲。合之一,歧之分。噫嘻斯藏,何忝干文。
呼嗟乎丕,摧干弱支。予读此诗,何异乎煮豆而燃萁。吊古以诗,观帖以奇。瑶钿银泥,以侈厥题。
野烧之观,予尝以为叹。此诗之存,予又以为欣。一鉴远耳,而戚休之以身,天乎非人。
义献之迹,临者米也。遡观欣书,乃二体也。随珠卞璧,萃此纸也。以鉴得之,亦可纪也。
熠煜客星,颙逵之伍乎。轩冕相禅,泉石之妩乎。美疢恶石,天所痼乎。情之所钟,同此趣乎。排九阊之云,巫咸之诉乎。后千年有人,垤泽之呼乎。
金陵之赏心,天下之奇观,真足以当南宫之诗翰。予之持节登览大一旦,而得此诗八年之泮奂。吁嗟公兮,岂料百年而售此诗于三万兮。
壶领九华,营是一枝,何异乎持琬琰以易羊皮。砚之不存,而宝此诗,抑类乎舍鱼兔而守筌蹄。不我后先,得于斯是,几席江山,庶几见之。
四期之不到,雪与日杲。停舟不棹,无嫌乎冲冒。出此诗画,摹写天巧。观之壮,思之老,诗乎可考。
汉有德公天下士,皇佑相国实其裔。虽云出处有同异,今古庞宗开显晦。我观清我励百世,未若太平以身致。鹿门遗墨不可觊,聊宝此书贵行志。
玉徽十三,维以寓声。支郎何心,写脂粉情。汉冢春青,塞霜晓白。千年之悲,表此遗墨。
其作字得东坡之骨,而加以平实。得山谷之体,而去其越轶。其应世接物得马少游之善,而持以插诎。故先生者施之长,居士者待其俦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