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十载人间乐与忧,几曾半点到心头。梧桐叶上秋无价,蟋蟀声中月亦愁。暮角晓锺何日了,苍颜华发此生休。吟颠醉蹶知无益,利走名奔有命不。
寒雨萧萧桐叶惊,浪浪还作夜阶声。西风忽起幽人觉,枕簟凉时向五更。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题得相思字数行。起来桐叶满纱窗。秋光欲雨棋声泻,粉帐不容花露香。新寂寞,旧疏狂。玉炉消息记钱塘。小阑立遍红蕉树,一带残云趁月黄。
清夜老,流水淡疏星。云母窗前生晓色,梧桐叶上得秋声。村落一鸡鸣。催唤起,带梦著冠缨。老去悲秋如宋玉,病来止酒似渊明。满院竹风清。
喜西风、朝来如约,新凉一雨初霁。家山望断知何处,渺渺长天秋水。空眼底。叹雁杳鱼沈,尺纸无人寄。
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织妇中夕起,投梭重徊徨。
缺月空云弄晚晴,读书灯影度微明。梧桐未肯收残雨,犹作窗间打叶声。
正是桐阴雨乍晴,隔笼黄鸟女儿声。笔床经笥閒家具,物物皆从我太平。
时节不相饶,俄当七月朝。未闻桐叶落,已觉稻香飘。泣露蝉声咽,迎秋雁影遥。有谁相共委,突兀对凌霄。
夜泊北桥杨柳汀,卷蓑为枕梦魂清。觉来乱滴孤蓬雨,认作梧桐叶上声。
登道重逢驿,离家再及晨。云轻山色晓,寒浅鸟声春。碧涧梅花老,银杯竹叶新。前途风日好,持用悦慈亲。
仿佛蟾蜍影,萧然蟋蟀声。秋随桐叶倒,心与鬓毛惊。旧出斑无数,新添白几茎。百年成底事,揽镜若为情。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