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雨骤频垂脚,山高故隐巅。南坡疑断路,平地怪流泉。猿鹤谁为伴,凫鸿亦堕前。梅黄虽借润,榴火漫呈妍。
先生一室如悬罄,弹铗浩歌谁复听。篮舆每出欠仆夫,蹇驴试跨愁泥泞。南坡日涉恐负渠,寸步跻攀如折胫。偶向田头问小溪,何妨竹里通幽径。杖藜从此便还往,出趁晨光归及暝。更遣苍头佩一壶,醉中却爱风吹醒。
端居念朋友,多病懒书题。怀旧频搔首,看云独杖藜。鱼沉秋水阔,鸿远暮天低。直恐乖离久,相逢老少迷。
精庐名负郭,古路别通村。落叶多新积,苍苔半宿根。杖藜溪见影,步屐雨流痕。更羡儿童辈,骑牛不驾辕。
俞君昔行倦,曾此见留题。丘壑胸中具,烟云笔下跻。如闻在干越,复道走江西。使我登临处,依依独杖藜。
前迈不待晓,昔归何苦稽。挂帆欣暂逸,薄险悸深挤。试问危行水,何如稳杖藜。梅花好调护,春事有端倪。
不惮朝寒起杖藜,问梅随往到山蹊。枯根半死苔痕剥,细蕾深藏藤刺迷。倚市悬知无正态,入空还恐见深挤。幽居空谷端事愧,顾叹诗无老手题。
前日丛篁苦蔽溪,只今檐与四山齐。裴回有句不能吐,要与乘凉一杖藜。
相望两招提,林深路不迷。微躯敢高卧,借屋且幽栖。问讯聊题句,经过阻杖藜。良由日日雨,山径亦成泥。
野寺钟鸣后,溪桥雨合时。杖藜能过我,酌酒更论诗。意作匆匆别,仍愆得得期。近知疎问讯,不那费怀思。
疏篱半倒竹修修,下有冰泉断复流。此地著梅故差胜,杖藜何惜屡经丘。
晨起浑疑晚,山晴尚踏泥。花边花鸭卧,竹里竹鸡啼。问店欣逢寺,命车仍杖藜。松篁犹有径,桃李得无蹊。
一闻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剩有游蜂能掠蕊,寂无饥雀下行苔。长吟共惜频惊落,久坐何妨晚始回。为语清风莫轻扫,明朝更欲杖藜来。
一奁鸣瀑写天绅,怪石鲸奔欲化鳞。灵隐飞来真相后,老坡重证戒师身。居山话计今成趣,造物工夫总待人。自喜爱閒逢胜绝,杖藜端不负残春。
杜门久经时,老我徒谬悠。平生山水心,汩汩不暇谋。今辰定何辰,木落风露秋。忘怀两佳士,共约来仙洲。
昔年九溪十八涧,今度见之逾清真。静依落落石路晚,闲绕寂寂山家春。可怜潺湲似留客,更觉曲折能随人。得得杖藜来尽目,野棠山杏亦精神。
轻云漠漠烟漫漫,杖藜扶行不作难。无量寿佛像最古,未曾有经碑亦残。秋花泫露颜色好,客子着雨衣裳单。题诗写寄莓苔壁,勿使俗人相对看。
祝册颂九重,郊丘以晴祷。小臣职骏奔,单车倦涂潦,崇阜逾巘崿,层坛敷千藁右兴念经始,面势若天造。
短褐钟山不跨驴,杖藜横笛野僧俱。虽无字说烦清老,犹恐龙眠画作图。
冶城迤逦过清凉,城脚连云一带长。佛寺仙宫更游苑,杖藜知费几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