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古人无欲非引年,古无有欲之圣贤。曰无欲者无私欲。昊皇鲁叟画系传,柱下木子知止足。
腊月廿九日,丁亥之岁除。朝发句容县,寒空晴色初。初晴信可喜,泥深犹尺余。午憩白土市,暮指丹阳湖。
莲塘十亩方,中作长桥渡。荒荒岁月老,烈烈风雨蠹。板面拆已穿,梁脊桡而腐。我来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九夏何知暑令行,轻风拂拂水泠泠。只凭藜杖穿幽径,还喜蒲团憩小亭。散诞竹边梳白发,徘徊江上诵黄庭。人间无此清凉处,亦许儿童共乞灵。
涉春徂冬祷雨雪,皇天靳此云何甚。儿童晓报六花飞,失喜钩窗犹屡审。荒渠断溜冰已合,度雁停号口应噤。望中玉树散枝柯,二室峰峦张素锦。
今日雨晴云出溪,疏林荒僻色愀凄。杖藜出步洨水曲,白沙细草净无泥。渔人截流张巨网,击水惊鱼鱼更迷。儿童喜见鱼网重,得鱼贯柳毕提携。
古有淳寂乡,君与陶阮到。每评伯伦颂,谓腾周公诰。山间童负儿,台下人拾帽。短鞭跨砂碣,破毯眠雪窖。
倚杖寒山暮,高杉韵细飔。归舟藏别蒲,落日映荒陂。碧涧流红叶,黄猿领白儿。石桥南畔路,岑渚复幽奇。
云横其肩,雪覆其颠。空空养慧,兀兀忘缘。月射珊瑚兮海发光而不夜,松生琥珀兮根拥膏而有年。性惟平等,道法自然。
门门通彻长安道,信手拈来还恰好。脚跟踏著赵州关,丈六金身一茎草。我初相会个中人,法法圆通见怀抱。杖屦追随来道场,不学痴禅事关扫。
一宿曹溪今乃时,永嘉想见未忘兹。如何淮风遏行色,不得扶杖相参随。斯须佳惠玩珠璧,璨然倾泻胸中奇。词锋明锐许谁敌,禅悦清酣还我追。约君入社背时事,种藕著华春满池。道在金兰端未艾,回头阅世真儿嬉。
田库儿,甚奇怪。一下锄头,打破土块。尽大地老和尚,髑髅粉碎,坐一走七,圆融内外。青松下,明窗内,玉殿琼楼未为最。分毫定斤两。涓滴见沧海,拄杖子话在。
临济烧黄禅版,香严哭沩山拄杖。云门村叟效颦,也作这般伎俩。作麽生是这船伎俩。咄。传来铁钵盛猫饭,磨衲袈裟入墨盆。祖翁活计都坏了,不知将底付儿孙。
乃公振旅来,河湟新奏捷。诗礼壮斋坛,荆州初妥帖。王郎赋缁衣,旦暮剧燕越。从容挽六钧,邂逅记三箧。
短桥横涧有粗庐,俨立苍髯六丈夫。长忆儿时弄泉石,谁令学宦走江湖。泠风试作琴三叠,凉月还须酒一壶。杖屡无忘数来往,不妨樵路小崎岖。
清阴翠色满湘山,月下风前极目间。第一莫污儿女泪,失身嫌作杖头斑。
当年识君恨不早,丽句清高人缥缈。有如商律变初秋,慢绿夭红俱一扫。自亲兰杜袭馀芳,归爇寒炉陋昏枣。乃知形骨纵龙钟,胜处精神不衰老。
相见还如相别时,杖头明月旧相随。五亭溪下西风静,六合沙边夏日曦。洗钵又辞香积饭,传衣乃是雪山儿。要须桑下无三宿,不为淮南塞草衰。
风霜岁又除,藜杖步徐徐。儿辈忧无药,床头喜有书。背因曝日暖,交为诉贫疎。天定由人事,不如深闭庐。
病起觉痴聋,徐行脚蹑空。杖能供半力,药已奏全功。整顿身仍健,优游道未穷。呼儿涤泓颖,拂素貌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