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奇花命以佳名,因其有香,尊之为客。欲知标格,请观一字之褒;爰藉品题,遂作群英之冠。适当丽景,用集仙姿。玉质轻盈,共庆一时之会;金尊潋滟,式均四坐之欢。
落日下平楚,秋色到方塘。人间袢暑难耐,独有此清凉。龙卷八荒霖雨,鹤_十州风露,回薄水云乡。欲识千里润,记取玉流芳。
记薰风殿上,曾当暑、侍君王。看绛服临轩,白袍当殿,流汗翻浆。今年诏书催发,趁槐庭、初夏午阴凉。瘦马行时腊雪,叠猿啼处年光。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故人傥送别。停车一水东。去帆若不见。短翮忘连翩。
七月暑尚炽,长日弄机杼。头蓬不暇梳,挥手汗如雨。嘤嘤时鸟鸣,灼灼红榴吐。何心娱耳目,往来忘伛偻。
势参吴楚分,作镇向同安。地胜尘寰隔,天深洞府宽。位将衡岳敌,根与霍山盘。尘见千年白,霞生万仞丹。
于维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闥。晨坐太极,书开阊阖。躬揽英贤,手锄奸枿。
共乐堂前花木深,登临当暑豁尘襟。红垂荔子千家熟,翠拥筼筜十亩阴。老退已寻居士服,清欢时伴醉翁吟。凭栏四望丰年稼,差尉平生忧国心。
大明放朝官避暑,长廊倏倏绝尘土。汉家宫殿敞千门,紫阁拖云洒甘雨。雷帡电笑洗蒸郁,荡荡青天滑流乳。忆昨三年田舍中,六月正服农家苦。
低斋结空野,小竹移孤林。斋闲竹净好,日媚幽人心。南方夏厌暑,独此留残阴。戛雨挫促梦,穿风搜凉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