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银云缥缈。正石梁倒挂,飞下晴昊。早挽悬河,高泻鲸宫,洪声百步低小。分明仙仗崆峒过,又化作,归帆杳杳。
碧蘸江山,鹤唳晓、云献画屏。瑶宫敞、舞金翔翠,巍枕春城。龙背神瓢飞旱雨,虹光花石转阴晴。蔼画香、飞雾福苍生,千古灵。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诗绛彩娇春,苍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花腮藏翠,高节穿花遮护。重重蕊叶相怜,似青帔艳妆神仙侣。正武陵溪暗,淇园晓色,宜望中烟雨。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极目山云杂晓烟,女萝遥护岭松边。陆行尽服岚霞气,水宿频吞虬蜃涎。晨仰际峰观拥日,暮看临海泊来船。信知百越风尘异,黑发人居不待年。
旷浦澄天湿晓烟,智人乐钓稳沙前。蓑轻雨霁云收谷,钓掷纶枢水映船。举棹欲归江月上,挂帆已近暮霞边。汀芦处处飞萤火,照彻渔村饮不眠。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世阀高临汝,衣冠起岳州。精灵华盖晓,气脉洞庭秋。江汉称才子,潇湘托好逑。儒林苍玉满,郎署白云悠。
兰清时雨和甘棠,石壁洄澜映塔光。陆羽茶泉金鼎冷,右军墨沼兔毫香。龙潭彻底明秋月,凤顶当空背夕阳。乘得绿杨春晓兴,玉台井畔泛霞觞。
西江中氵霝波四截,涌出一峰青堞土臬。外如削成中缺裂,阳气发生阴气结。是时炎天五六月,上有火云下冰雪。
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折松晓拂天坛雪,投简寒窥玉洞云。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磐度鸟应闻。未知谁与传金箓,独向仙祠拜老君。
莺锦蝉□[1]馥麝脐,轻裾花草晓烟迷。□□[2]颤金红掌坠,翠云低。星靥笑偎霞脸畔,蹙金开□[3]衬银泥。春思半和芳草嫩,绿萋萋。
晓溪烟曳缕。乍润入芳草,东风吹雨。桃花破冰渚。看葡萄东涨,孤舟掀舞。
芙蓉万尺花如铁,秋窗尽洒红霞屑。螺顶仙人骑杖来,天衣晓带雪山雪。帝遣神丁量海洗,绣锷斑裬生增砥。一萍吹作浔阳城,半匕疏为九江水。高青直上一万重,绿瞳失启金泥封。
莫羡喧哗京市,休辞淡薄山家。猿啼鹤唳兴还加。心地清凉无价。夜伴清风皓月,晓观绿桧云霞。蓬头丫髻做生涯。堪向幽屏图画。
阳和煦九畹,晴芬溢青兰。潜姿发玄麝,幽花凝紫檀。绿萝托芳邻,白谷挹高寒。玄圣未成调,湘累久长叹。
塞上秋云开晓日,天梯玉色雪如霞。乱山无树飞寒鸟,野水随烟入远沙。忍见村荒枯翠柳,敢怜人瘦比黄花!乡思空忆篱边菊,举目凉州雁影斜。
晓来联骑踏晴沙,风景苍苍一望赊。几处白云前代寺,数村流水野人家。莺啼别墅春犹在,马到西山日未斜。回首不知归路远,九重宫殿隔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