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提携到处觉身轻,楚泽秦关不计程。只道维摩无侍者,谁知上座是同行。青鞋白拂真相称,湘竹溪藤误得名。珍重从今常倚壁,住庵吾欲过浮生。
拄杖当年盛得名,一枝尚觉百金轻。老人不复须春草,只要携渠处处行。
扁舟下荆江,信宿七百里。少萦玉州岸,翠壁红楼起。提携桃竹杖,飞步同徙倚。永啸来长风,极望际天水。
四昨本山名,与洞屹相向。取山以名洞,足以迎景贶。我非济时才,香火三遣放。再为玉局吏,圣恩覃旷荡。
修竹林边烟过迟,幅巾藜杖立疏篱。恨无顾陆同携手,写取孙郎觅句诗。
优游林麓避尘沙,杖策巾横一幅纱。却老自烧金鼎药,醒心时进玉川茶。钩窗爱日频迁坐,荫竹流泉屡满漥。常记此欢同醉处,歈歌折柳舞传巴。
竹杖轻携离婺女,云衣高卷上仙霞。五湖四海休云别,南北东西六一家。
秋风吹我衣,秋水洗我心。乘风直上葛仙顶,仙家楼阁烟霞深。蓬莱何曾弱水隔,兜率有天才咫尺。等闲拍手倚阑干,惊起蛟龙移窟泽。
溪边紫气半空浮,父老携杖看故侯。叔夜相思曾命驾,子猷一返少来舟。煨残僧芋平分吃,说道天花烂漫休。村叟安能留此客,地行仙偶出山游。
客中日食三斗尘,北去南来了今岁。暂时亭中一杯酒,与兄同宗复同味。博山云气终日留,竹君萧萧不负秋。世路明年傥无故,却携藜杖更来游。
金口亲除向锦川,一般监郡最荣迁。从来才已欺鹦鹉,此去冤应雪杜鹃。迎接僧携筇竹杖,歌谣民写浣花笺。移风定不妨吟笑,绝唱宜磨玉垒镌。
绿蕉阴下绕斑衣,饭了从容到夕晖。老子才携筇杖去,孙儿各捧竹团归。
衡门虽设昼常关,人在琼楼玉宇间。一笑眼青馀老桧,相看头白只高山。携壶索共梅花醉,著屐扶行竹杖斑。此兴此时吾不忘,倦飞深羡鸟知还。
买得武夷毛竹杖,忽思江外友于人。青原若访常荷屋,助尔扶携觅句新。
日酿天正绿,风酣麦方秋。闲携稚子辈,眷言共春游。芒鞋过涧壑,竹杖穿林丘。东西随所适,语嘿颇自由。
人生聚散类团沙,偶得聊骖饯岁华。竹杖徐忘了木桥,村醪小酌胜如茶。乡情喜似轻千里,诗味相投各一家。便好扶携玉京去,孤山深处看梅花。
问讯东湖雪,今年几尺深。拥门无过屐,折竹有惊禽。映帙儿童事,丰年老大心。待携筇杖去,梅下索清吟。
去岁复今日,清槐系扁舟。手携筇竹杖,朝上龟山头。百川合为一,浩渺蟠天流。徙倚弄佳音,啸歌怀旧邱。
兰亭当日事。有崇山、茂林修竹,群贤毕至。湍急清流相映带,旁引流觞曲水。但畅叙、幽情而已。
酆宫夜梦朱轮蹄,晓占熊虎嬉磻溪。鱼竿没浪豹韬出,金印斗大封全齐。百年梁柱出公族,外间国子中高徯。敬仲子孙尽鸾鹄,太岳廪廪卑凡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