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潮急汐亦及,习见惟舟子。朝津白马封,暮峡青牛指。来讶急湍者,复喜回澜矣。山僮欢若蜂,市女散如蚁。独有舟居仙,著论名观水。¤
谁肯将身试屡艰,裹粮三月为名山。犹吾楚咽喉地,嵩在中原指顾间。碑下夕阳游子立,鹤边秋水道人闲。那知鲁国栖栖者,尚有迷津见往还。
余生惮远涉,旅寄百里余。自从去家来,岁月忽已除。岁晏人事迫,卷秩还故居。扬舻发东皋,挂席指西隅。
忆上蓬莱殿,曾雠石室书。史臣陪出入,丞相借吹嘘。故国归来早,长安不可居。为园栖曲巷,种柳拂清渠。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秋风杨柳凋金缕,冷露芙蓉落芳渚。寒香晚色何所如,骊山唐姬教坊女。蛾眉淡扫山远碧,蝉鬓半抛云乱吐。时妆无复新妖娆,曩态犹存旧娇妩。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先生京国来,称有母氏丧。问之几何时,二十余星霜。八月发秦淮,九月下涛江。旦闻云海滴,夜视星斗芒。
查翁琵琶天下闻,奇妙不数康昆仑。六月虚堂发清响,泉鸣木落浮云昏。人言琵琶出胡族,君今弹之戛哀玉。边雨夜裂交河冰,朔风秋折穹庐竹。
五月炎风扇长夏,黄埃扑面湖堤下。山水娱人未拟归,撷兰轩里看图画。中峰九叠开芙蓉,春云盘盘上高松。苔径未逢秋雨屐,石楼似听霜晨钟。
历数归真主,群方若缀旒。外藩须嗣续,当宁重怀柔。芝简文弥盛,茅封礼更优。代言欣尔属,将指副予求。
道旁佛宫谁者筑,珠楼宝殿横山麓。僧徒指点为予说,此寺方成主人逐。忆昨十载气薰天,吐纳日月挥云烟。外廷稍引三公势,内禁亲操六玺权。
宋室中兴日,将军武略优。功宜超贾邓,名耻并张刘。白马空前渡,黄龙竟北游。誓擒诸部种,还报两宫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