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昔闻退之与东野,相与结交贱微时。孟不改贫韩渐贵,二人情契都不移。韩无骄矜孟无腼,直以道义为己知。我今与子亦似此,子亦不愧前人为。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四十诸生,落拓长安,公乎念之。正戟门开日,呼余惊座;烛花灭处,目我于思。古说感恩,不如知己,卮酒为公安足辞?吾醉矣!纔一声河满,泪滴珠徽。昨来夜雨霏霏,叹如此狂飙世所稀。
秋窗昨夜秋风起,百感心成一寸灰。千里雁来书未至,五更虫语梦初回。地连洛汭浮云断,山接荥阳夕照开。何日黄河航一苇,中条山顶望青台。
大钧载运。良辰遂往。譬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借曰如昨。忽为畴曩。
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
府帖昨夕下,许奉半月急。遂作兹山游,惘怳忧思失。古迹堕榛莽,久久失修葺。南唐石塔好,岿然对人立。高碣缠蛟龙,奇画耐风日。明旦丹阳路,万感当毕集。说似石翁婆,皆须为余泣。
玄子来前,还忆汝,今朝初度时。是吾家几世,书香阀阅,我翁畴昔,心地坦夷。宅相伊何,泛红老子,汝母慈仁有儿。如今恨,倚门人去,和胆为谁。
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
昨宵对月今宵雨,两日阴晴不可凭。客里招邀常赖友,山中栖止但依僧。才高何必愁贫贱,时至无烦感废兴。几度浪浪檐际水,随风飘洒湿孤灯。
亭以醒心名,心与亭何与。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岘山峙丰碑,见者皆堕泪。推类尽其余,庶表名亭义。
游梦春成昨,东风感旧题。江流如汴水,柳色似隋堤。地重天王塔,山寒处士栖。最怜三月暮,愁眼为花迷。
□□感易极,学成功未施。彼苍胡用问,吾党竟谁资。道在漫今昨,人间忽喜悲。百年总埋玉,千古敬丰碑。